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鉴:财产是美国富豪的3倍
中国的古代思想上是有些落后的,但是古代的经济发展很好,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就是我国的伍秉鉴,据统计,首富伍秉鉴的财产是当时美国富豪的3倍,下面奇闻网为您详析首富伍秉鉴的事迹。
伍秉鉴的先祖在康熙初年由福建泉州迁至广东广州,原在武夷山种茶为业。是允许与外国人交易丝和瓷器的少数中国商人之一。他的父亲伍国莹曾在广州首富潘启家中做账房,1783年开设怡和洋行而成为行商。与潘启一样,伍家的祖籍来自福建泉州府。作为广州十三行后起的福建商人,他将福建商人在广州的势力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伍秉鉴家只接受白银的付款;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外国商品都想要。在1789年,伍秉鉴接管了他父亲的生意。他借出大量的数目给外国商人(每次百万银元)以交换部分的船只出货。他也是公认的慈善家,捐赠第一个鸦片战争后的一百一十万向赔款的银元。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仍然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Salem,Mass.,andNewport,R.I.-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
一位清朝时曾在广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在他的《广州番鬼录》一书中说:伍浩官(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是大家常常辩论的题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的各种田产、房屋、店铺、银号及运往英美的货物等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元。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700万元。美国学者马士说,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2001年,伍秉鉴与洛克菲勒、比尔盖茨以及成吉思汗、和珅、宋子文等人一起,被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
一向重农抑商的大清朝竟出了位世界首富,这位伍富翁是个什么样的人?
17世纪后期,广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口岸。依托这个黄金口岸,手持官府赐予的垄断外贸权,加之自身的努力经营,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与两淮盐商、晋陕商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
伍秉鉴便是这堆满银钱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但是,行商的身份只是致富的机会而非发达的充分条件。十三行首次被官府指定的外贸代理洋行有13家,此后,因贸易形势的起伏而变动不定,最多时有26家,最少时只有4家,可见这个行当的风险之大。伍秉鉴走上十三行舞台时,行商的领袖,即总商,是潘振承创办的同文行。伍秉鉴的父亲也是靠曾在潘家担任账房,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多有来往并在其扶植之下,才创办了怡和行。伍秉鉴不但让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潘氏成为行商总商,更让伍家的资产达到十三行的顶峰,这自有其独到之处。
对于从事外贸代理业务的大清行商来说,全部的贸易机会都寄托在洋商身上,这里充满着激烈的行业竞争。而伍秉鉴首先做到的,就是征服了洋商。
当时,行商与外商的交易虽然数额巨大,但双方的贸易经营全凭口头约定,从不用书面契约。1805年,外国商号按照约定运到广州一批棉花,货到港后发现是陈货,行商们都不肯碰,然而伍秉鉴却收购了这批棉花,也因此亏了1万多元。有人因此认为他天生性格谦恭顺从,并以习惯思维揣度他面对洋商胆小如鼠、懦弱无能,但事实上,伍秉鉴却凭借这样的做法广结善缘,与许多洋商建立起私人的友谊,而且彼此信赖这种相互信任在无契约基础的贸易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尤为关键的。
在西方人眼中,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一位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美国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欠款在身,离家多年却不能回国,伍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国。
其实,伍秉鉴在经营中是工于心计的,有记载说,他从存放在英商行号的百余万元期票中计算出的利息,与英商兑付时的数目不差分毫,这让当时的外商极为惊讶这也是双方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外商们都把精明而大度的伍秉鉴看成最可靠的贸易对手,尽管伍家的怡和行收费较高,但仍乐意与他交易。
在一些外商的日记、笔记中,伍秉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熟悉他的外商都说他一辈子只讲过一句笑话。不懂得幽默不要紧,伍秉鉴在外国人眼中仍然充满人格魅力,在诚实和博爱方面享有无可指摘的盛名,被看做是一位非常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当时与广州贸易往来的重要客户之一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公司大班在每年结束广州的交易前往澳门暂住时,总是将库款交给伍秉鉴经营,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还向伍家借贷。
伍秉鉴在拥有足够财力后,很注重驾驭笼络其他行商。1811年,伍秉鉴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他将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后来一位老行商刘德章因为得罪英国公司失去了贸易份额,伍秉鉴又出面斡旋,使公司恢复了他的份额。另一位行商黎光远因经营不力破产,按当时朝廷的规定,要被充军伊犁,伍家便筹款捐助他在流放地的生活。从1811年到1819年,伍秉鉴向濒临破产的行商放债达200余万银元,使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伍秉鉴就是这样在洋行中恩威并施,影响力举足轻重。直到十三行没落,他一直担当行商领袖,即十三行公行的总商。
作为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的一名富商,伍秉鉴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就在他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时,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尽管伍秉鉴曾向朝廷捐巨款换得了三品顶戴,但这丝毫不能拯救他的事业。由于与英国鸦片商人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遭到林则徐多次训斥和惩戒,还不得不一次次向清政府献出巨额财富以求得短暂的安宁。《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病逝于广州。
-
2020-10-24她是康熙最重要的女人!却有2个特殊习惯让人难以接受
很多人爱看清朝历史剧,清朝里有很多历史人物,特色鲜明,引人入胜,尤其每当有电视剧演出康熙王朝,一定不会漏掉康熙身边这位最重要的女人-苏麻喇姑;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侍…[详细]
-
2020-10-14清朝最倒霉皇帝!3大剧变他都遇上 1疏忽埋下亡国种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就可以清楚知道,在清朝12位皇帝中,除宣统帝溥仪因辛亥革命被迫退位,执政时间最短外,有一位皇帝不仅执政时间超短,只有11年,还适逢内忧外患最剧烈…[详细]
-
2020-10-14清朝宫女25岁出宫 竟连流浪汉都不愿意娶 全因一种病
宫廷剧中,宫女是一定会出现的配角,而她们毕竟是入宫服侍,所以比起外面的普通老百姓,身分还是贵重了些;虽说宫女到了一定年岁就会离开宫中,但她们离开皇宫后却过得不好…[详细]
-
2020-09-10慈禧下葬那天!发生3件怪事 其中1件至今仍无法解释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距今年代较近,其流传下来的奇闻轶事,每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为慈禧太后,在她的领导下,…[详细]
-
2020-08-27史上唯一嫁过7次的公主 33岁仍是处子…1女亡4国的命
清朝宫廷剧一直都有大批的死忠粉丝,对于叶赫那拉这姓氏,应该是无人不知了,这个姓氏可以说是历史上极为奇特的姓氏,还有了个亡国之姓的称号,掌握晚清实权的慈禧太后,亲…[详细]
-
2020-07-24受到诅咒?慈禧太后坟前寸草不生 只因她临终前下了道
古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自己百年后的长眠地,讲求风水格局庇荫子孙,曾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也不例外,甲午战争才刚结束不久,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但慈禧仍耗费巨资打造,生活极尽…[详细]
-
2020-06-28史上最贵的1颗子弹 价值上千亿!被打的他还想再来一枪
子弹,是动能武器的配件之一,广泛用于各种战争,子弹的出现不过百年的历史,但是在战场上却影响甚大;而火药的发明与古时候道教的炼丹术有极大关联,火器、火炮的发明逐渐…[详细]
-
2020-06-28慈禧为特殊癖好杀宫女 李莲英死前说出她体毛秘密
说到清朝最有权势的太监,非清朝李莲英莫属,可说是慈禧太后身边第一红人,伴驾长达53年,即便老佛爷晚年个性挑惕残暴,但李莲英总是有办法满足她所有需求,以至于如此得宠…[详细]
-
2020-06-28清朝百姓为何不愿生女儿?有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害怕被
古代封健社会重男轻女,女子地位地下,很多家庭都不愿意生女儿。而到了清朝,这现象更明显,因为除了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荼毒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清朝的一个…[详细]
-
2020-06-14清朝宫规严格 宫女全身被打烂而这部位不能动
近年来清朝宫廷剧屡屡掀起热潮,从《后宫甄嬛传》、《延禧攻略》到《如懿传》,让大家对于清朝宫廷的事务以及后宫秘辛好奇了起来。其实有许多后宫的严格规范,在电视尺度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