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怎么死的?荀彧为什么自杀?
荀彧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曹操的首席谋臣。但是,荀彧怎么死的?荀彧为什么自杀?今天奇闻网小编为您揭秘。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誉为有巍巍之勋的荀彧离世。关于他的死,袁宏《后汉纪》卷三十、陈寿《三国志》本传称其以忧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则记为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所载与《魏氏春秋》略同。尽管诸史对荀彧之死的记载不一,然而不论是认为他死于忧抑彧是认为他死于药,均是将荀彧之死看作他反对曹操晋爵魏公、加九锡的必然后果。荀彧自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背弃袁绍而投奔曹操,二十年间为曹操统一天下不遗余力,其兄弟子侄皆仕曹氏,又与曹操结为儿女亲家,可以说是曹操的核心成员,且深知曹操之为人,又何以在曹操即将走上人生顶峰、踌躇满志之时坚决反对,从而自陷于死地呢?
袁晔《献帝春秋》记载了荀彧死讯在吴、蜀的流传,从中可见时人对荀彧之死的看法。兹引于下:
(荀)彧卒于寿春,寿春亡者告孙权,言太祖使(荀)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孙)权以露布于蜀,刘备闻之,曰:老贼不死,祸乱未已。
袁晔为孙吴名士袁迪之孙。据《三国志陆瑁传》,袁迪与孙吴丞相陆逊之弟陆瑁相游处。故可推知,袁晔所载荀彧死讯流传吴、蜀之事必有所本,应非杜撰。《献帝春秋》一书亦见于《隋书经籍志二》,与信史荀悦《汉纪》、袁宏《后汉纪》等同列。从上引可知,寿春逃亡者误传了荀彧死因,可见其并非曹方高层。但非高层者关注荀彧、并将荀彧之死当作忠于汉室(不肯杀献帝皇后伏后),可见荀彧在曹操统治区具有一种忠于汉室的形象。误传的消息无疑为孙权方所接受,才会继而露布于蜀。刘备之语亦表明他认可荀彧对汉室的忠心。寿春逃亡者、孙权、刘备分别代表了割据的三方。荀彧虽为曹操谋主,其忠心汉室的形象却得到三方的一致认同,并被认为这是荀彧之死的原因。
我们还可从荀彧死后汉献帝的表现来佐证这种看法。据《后汉书荀彧传》载: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讜乐,谥曰敬侯。祖日为祭祖神之日,应有識乐,然而汉献帝因荀彧之死而在最具神圣性的祭祀仪式上废譙乐,足见其对荀彧哀惜之情。而且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均在荀彧死后表述明年,(曹)操遂为魏公云,意在凸现荀彧给曹操晋爵魏公所带来的阻力。只有荀彧死去,曹操才能如愿晋爵魏公。
后世关于荀彧之死的论议,也大多承认荀彧忠心于汉室。然而,令论者难解的是,荀彧既忠心于汉,又何必辅佐曹操,这岂非自相矛盾吗?这引发了历代论者长时间的讨论。
《三国志荀彧传》裴注中记载了所谓世论: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世之论者对荀彧之死持以讥的态度,认为荀彧一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魏倾汉,其晚年改节忠汉,盖出于愧疚之心。
裴松之为晋宋之际人,距荀彧之死已近二百年,所谓世之论者当指这一时期的议论者。魏晋南朝士族一脉相承,祖宗人物之论与家族地位甚为相关,尤其是在门第升降之时更是如此。颇疑此世论与晋宋之际的特殊政局有关。当时门阀政治的条件消失,旧有的家族格局处于变动之中,荀彧后裔荀伯子,多次上表追讼魏晋封爵排位旧事,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谤毁,彧延及祖祢,还常自衿荫籍之美,对琅邪王弘说: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宣明即时为执政的陈郡谢晦。对于荀伯子的做法,世人以此非之。对荀彧之讥,彧许便是时人对荀伯子深相谤毁、彧延及祖祢的报复。
至唐代,杜牧《题荀文若传后》云:荀文若为操画策取兖州,比之高、光不弃关中、河内;官渡不令还许,比之楚、汉成皋。及事就功毕,欲邀名于汉代,委身之道,可以为忠乎?杜牧对荀彧之死完全持否定态度,他认为邀名是荀彧立晚节的动机。司马光反驳此说不合人情: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明清之际,王夫之从天良未泯的角度来解释荀彧阻止曹操加九锡、晋爵魏公的行为。他说: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荀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侧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己。彧之失,在委身于操而多为之谋耳。孙明君认为荀彧死于理性与感性的分裂:从现实出发,认识到汉不可为,于是拥护曹操重造天下,但在情感上又与旧王朝藕断丝连,所以荀彧死于困惑与矛盾。此论从个人心态出发,对荀彧多有理解之同情,不较古人责以君臣之义,但仍可看作是王夫之观点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的延续。
以上诸家都把荀彧仕操看作是他面对乱世时不得已的选择,而且无论是对苍生还是对汉室,均为一种相对有利的选择。与第一类看法相比,第二类看法带有理解之同情的色彩,也更显深刻。其实,无论是前一类看法,还是后一类看法,讨论的视线均聚焦于荀彧个人的心境、志向、谋略上,如此讨论,只会将荀彧之死的意义局限在他个体生命的意义上。荀彧之死并非孤立的现象,它在当时、乃至后世所引发如此持续而广泛的关注,就说明荀彧之死具有典型意义,可以说是时代精神之境遇的象征。因而,对荀彧之死的理解,必须放在汉末士大夫之整体动向这样一个大的语境中,如此方能看到荀彧之死所隐喻的时代意义。
-
2020-10-30红颜薄命!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第二天竟然就哭着自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大家常形容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典故就是来自于她们。而其中的闭月就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月亮见到貂蝉…[详细]
-
2020-10-30此将是谁?竟25岁追杀曹操、29岁打刘备、46岁破孙权
三国时代风起云涌,群雄并起,多少英雄豪杰,在乱世中名留千史!当时曾有一位名将,年仅25岁的时候就追杀过一代枭雄曹操,29岁的时候又追杀三顾茅庐的刘备,46岁的时候差点…[详细]
-
2020-09-23司马懿营前来一白发老头!诸葛亮得知仰天长叹:吾命休
古代军师神机妙算,见微知着可说是最基本的本领,有的掐指一算甚至能推算未来之事!而三国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军师,莫过于诸葛亮和司马懿,尤其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每次总是…[详细]
-
2020-09-10她才是三国第一美女!关羽想娶她 曹操霸占她
说起关羽和曹操的恩怨,大多被提及的都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等等,《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但这些大多都是艺术上虚构的,而真正历史上曹操和关羽的恩怨,…[详细]
-
2020-08-27三国这男人究竟有何能耐?曹操竟把7个女儿全嫁给他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的时候,女人在家中的地位低下,若生在穷困人家里,几乎都会被送去大户人家做丫鬟或者小妾;至于那些出生在帝王之家的女人,虽然表面上看似是要风得风、要…[详细]
-
2020-08-27他夸口要生擒关羽 却活不过6分钟…实力真的差远了!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虽然整体武力说不上可排前三,但是单挑的成绩还不错,从两个方向可以看得出来,一是对手,关羽对上黄忠、庞德、颜良、文丑、华雄、管亥,第二是除了…[详细]
-
2020-06-14史上最厉害的三大军师!此人排第一 诸葛亮只能排第三
在看历史故事时,最过瘾莫过于看到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军师,如何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谈到最厉害的军师,很多人马上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诸葛…[详细]
-
2020-06-05古代丞相和宰相有何不同?很多人看完这篇才知道
看古装剧时,我们常听到丞相、宰相的官名,如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清乾隆年间的宰相刘罗锅等,相信很多人都以为丞相、宰相是同一官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其实两者…[详细]
-
2020-06-02荀彧为何能成为曹操的首席谋士?陈寿说,荀彧这三大优
众所周知,三国志作者陈寿在写人物传记的时候,是按照每个人的才能和功劳来写的。 陈寿在写三国志魏书的时候,魏书十中最先出现的人物是荀彧,之后分别是荀攸和贾诩,到了…[详细]
-
2020-06-01三国中刘备承受了那么多磨难,他因何能够坚持奋斗不息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说起蜀汉昭烈皇帝刘备,每每不禁让我十分感慨。因为他的坚毅不拔和大器晚成,使得他成为最令我感到敬佩的帝王。他虽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详细]